調溫織物(一)

調溫織品(相變材料)

簡介

傳統服裝主要透過人體與外界環境的熱傳遞,熱輻射、熱傳導與對流,來保持服裝內微氣候區適宜的溫度。

當外界溫度與人體正常體溫不相適應時,可透過增減服裝保暖材料厚度來調節人體與環境溫度之間的熱交換,以保持人體正常體溫。

1. 單向調溫

1.1 電熱纖維

利用導電纖維使纖維發熱可達到保暖效果。如可用添加分散性導電成分之樹脂塗佈在衣用聚酯纖維上製成的導電纖維,纖維通電後發熱以改善服裝保暖效果。可用於加熱電毯、汽車加熱墊,以及醫療保健之用。

利用PE混入10%碳黑,直徑1mm、長度1cm的絲約有500Ω的電阻,此種纖維在40V電壓下,表面溫度可達45℃。(P=IV=(V/R)V=V2/R=40x40/500=3.2W 溫度上升,電阻升高,實際功率更小)

1.2 化學反應放熱纖維

將鐵粉粉入聚合物中紡絲,鐵粉在使用過程中不斷氧化放熱,但放效果不佳、時效短。

1.3 陽光吸收放熱纖維

利用含碳化鋯類化合物微粒的聚合為蕊組分,聚酯或聚醯胺為皮組分,以皮蕊複合紡絲製取。此纖維其可吸收可見光與遠紅外線,在有陽光的天氣,服裝內溫度可比普通服裝高約2~8℃,陰天也有2℃的提高。可用於滑雪衣、運動衣、緊身衣等,也可擴大至家飾、農業或建築等領域。

1.4 遠紅外線纖維

在聚酯與聚丙烯混入陶具高遠紅外線發射率的陶瓷微粒,開發了具遠紅外線吸收與輻射的纖維。此類纖維通過吸收人體發出的遠紅外線與向人體輻射遠紅外線,可使纖維保暖性能提高,保暖率可提高10%~50%。

1.5 吸濕放熱纖維

以吸濕放熱原理開發發熱纖維(吸濕過程屬熱焓(enthalpy)減少之過程,亦即放熱反應)。控制纖維吸附水氣後產生的熱,使之均勻產生,如此緩緩控製服裝內的溫度,達到保暖防冷的效果。

1.6 紫外線與熱屏蔽纖維

在遮蔽紫外線的同時,也可對可見光與近紅外線有屏蔽作用,因此有降溫效果。陽光下此類織物較通棉織物低2~3℃。可用於工作服、運動服、襯衫等。